NEWS CENTER
添加时间:2024-01-03浏览次数:442次
图片来源: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近日,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北部院区一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新城举行。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北部院区建设项目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水土新城,占地面积150余亩,设置床位1300张。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用地、预留空间”的原则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设置床位400张,总建筑面积11.1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3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投资10.3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急诊部、门诊部(含体检中心)、住院部(部分)、医技部、保障用房、发热门诊及感染疾病科、中医特色诊疗、大型医疗设备用房、配套车库(部分),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
图片来源: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空间形态
形神兼具 纵横联通
根据对场地的分析,形成东西与南北向两个秩序,裙房东西向,塔楼南北向。东西向秩序兼顾形象,南北向秩序弱化影响。设计将两个秩序结合起来,多层裙楼,临近东侧,展示形象与城市人流。高层塔楼南北向,满足朝向要求。同时在场地中形成纵横两条轴线,纵轴串联门诊、医技、住院楼三大功能块,横轴联通南北两大地块。
图片来源: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高效集约 洁污分区
门诊楼位于场地最东侧,利用东侧退让轨道保护线空间,形成于人流集散及形象展示广场。西侧布置住院楼,远离城市次干道,以L型围合,形成住院部庭院。医技位于住院楼正下方,与门诊楼平接,服务于门两者,便捷高效。发热感染门诊楼设置在东侧角落,独立成区,污水处理与医废站合并设置。发热门诊、污水与中心制氧站均位于西侧边角空间,远离门诊医技及住院楼。
图片来源: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患分流 人车分道
医院采用前庭后院的布局,分别用于门诊人流与住院人流的集散与引导。设置贯穿东西的医疗走廊,链接前后公共空间的同时,成为患者通达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板块的主要路线。同时在门诊医技之间设置绿色医护走廊,形成独立的医护动线。设计从南北两侧城市支路引入车流,并设置缓冲带,有效避免城市进入医院形成的拥堵。医院内部流线尽可能实现人车分道的方式,车辆进入医院后快速向地下车库导入。
图片来源: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据悉,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北部院区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有效助推医院“五个一”的目标:建设成为一家以职业病与中毒为特色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努力打造一个职业健康国家医学中心,建立一所国家职业病与中毒重点实验室,建强一支国家化学中毒应急处置队,建设一家重庆市核与辐射救治基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促进片区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关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年,特色优势显著,在职业病防治和中毒救治方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能有效诊断10大类132种职业病、精准检测197项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和111项生物样品有毒物质,可提供尘肺病及其并发症介入诊治、中毒事件处置、中毒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职业病伤残鉴定等技术服务。
图片来源: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官网
该院设施设备完善。着力构建“一院三区”发展格局(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南坪院区、永川院区、北部院区),南坪院区地处重庆市南岸区核心地段,占地5.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永川院区占地约9000平米,编制床位220张。